【广西桑枝枯菌核病防治技术】发病规律是什么?
1.桑果小粒型菌核病的发生,菌核病易侵染桑新梢基部,引起桑树断梢菌核病发生。每年春季桑花期时开始为害桑葚,造成桑葚菌核病,继而为害到桑枝,即发生桑枝枯菌核病。
2.此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侵染寄生引起,病菌菌核在桑园土壤越夏越冬,当早春气温回升到15℃后,在桑树发芽初期菌核长出子囊盘,散发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侵染刚萌发的桑树春芽,为害新梢基部,先出现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当病斑环绕枝条后,枝叶即凋萎枯死。当气温上升到25℃后,发病受到抑制。发病时,病斑表面布满白色菌丝,菌丝后期形成黑色菌核,病枝上的菌核跌落土壤中休眠,至次年春发芽长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进行新一轮侵染。桑园地下水位高,桑树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及遇阴雨潮湿气候时发病严重。
3.湖桑、农桑、伦教40号等嫁接桑树品种易发病,实生桑发病少。
作者:广西忻城县蚕业技术指导站 罗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