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5年全区果树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为做好全区果树重大病虫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绿色植保策略为指导,从果园生态系统出发,强化病虫监测预警,以农业防治、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采用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等防控措施,协调应用化学防治、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全面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确保水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改善和保护果园生态环境。
二、主攻对象及防控措施
(一)柑橘病虫害。
1.柑橘黄龙病。按照国家植物检疫有关法律法规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黄龙病防控规定》开展防控工作。坚持“防木虱、除病树、种无病苗”三措并举。一是抓好柑橘木虱防治,橘园应集中整齐放梢,在各新梢期用药防治柑橘木虱1—2次,冬季清园和春季橘树萌芽前再分别用药防治1次,用药时应做到统一、连片喷施;二是及时清除病树,果园一旦发现黄龙病病株立即整株清除,清除病株前全园喷施1次杀虫剂防治柑橘木虱;三是种植健康无病苗木。
2.橘小实蝇。见2025年广西橘小实蝇防控方案。
3.柑橘木虱。在春夏秋梢期,新叶始见时,全园喷药防治柑橘木虱1次,隔10天再喷1次。抽梢比较整齐时,每梢期喷药1—2次。抽梢不整齐、抽梢期较长且木虱持续发生的情况下,每梢期应喷药2—3次。挖除柑橘黄龙病病树前,必须先喷药防治柑橘木虱,避免病树上的柑橘木虱受惊后迁移到其他健康橘树上,造成病害传播。失管橘园和房前屋后柑橘也应喷药,防治其他害虫时需考虑兼治柑橘木虱。同时在果园周围避免种植九里香等芸香科寄主植物,清理果园周围柑橘木虱繁殖场地。
4.柑橘红蜘蛛。做好冬季喷药清园,如冬春气温偏高、雨量偏少或夏秋季干旱少雨,虫口基数大时及时施药防治。捕食螨对红蜘蛛的控制作用显著,应注意保护利用或助迁、繁殖释放,实施果园生草技术,春秋季发生高峰期前释放捕食螨,降低虫源基数。
5.疮痂病。重点防治时期在嫩梢抽发期和谢花基本结束至定果前,当上年秋梢病叶率达15%以上时开展保护春梢防治工作,在春梢至定果前防治1—2次,当年春梢病梢率在10%以上时开展保护幼果防治工作。
6.炭疽病。当上年遗留的病叶率达5%以上、花期遇2日以上阴雨时,应立即开展炭疽病防治。
7.树脂病。做好肥水管理和防虫、防冻、防日灼等工作,并避免造成树体机械损伤,保持健壮的树势。剪除病枯梢、病果,清除地面的枯枝、落叶、病果,集中烧毁。药剂防治在春芽萌发前、花落后及幼果期各施用1次。
8.溃疡病。生产中尽量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及时防治潜叶蛾、叶甲等害虫,减少病菌侵入的伤口。做好田间卫生和冬季清园工作,清除病叶、病果,药剂防治重点保护嫩梢和幼果。春、夏、秋梢萌发后结合其他病虫施药防治1—3次。
9.柑橘潜叶蛾。夏秋梢全园约20%枝梢抽出嫩芽,新梢芽长1—2cm时进行第一次施药防治,到自剪后进行第二次防治。
10.柑橘病毒病(衰退病、碎叶病及裂皮病等)。种植脱毒健康种苗,加强种苗病毒检测检疫管理。选用抗病砧木,及时铲除病树,防治蚜虫等,防止病害通过虫媒传播。用漂白粉等消毒嫁接和修剪工具,预防通过带毒刀具传播。
(二)荔枝、龙眼病虫害。
1.霜疫霉病。主要在桂南地区,为害时段3月下旬至4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发生期遇雨量偏多,日照偏少,果园湿度偏大,应开展防治。
2.荔枝蝽。防治适期主要有两个时期,一是成虫越冬后,即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二是5月初,1龄、2龄若虫盛发高峰期。
3.荔枝蒂蛀虫。防控荔枝蒂蛀虫的主要以防治成虫为主,捡拾落果带回室内观测发育进度进行预测预报,选择在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产卵高峰期进行防治,注意巡查果园成虫发生情况,人工施药注意喷施荔枝树冠及内膛。同时,可以利用荔枝蒂蛀虫的畏光性,通过在果园内挂灯并在荔枝结果期持续开启夜间光照的方式,降低成虫活跃度、抑制成虫卵巢发育,以此减少虫害发生。
(三)芒果病虫害。
1.病害。炭疽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煤烟病和流胶病。防治炭疽病要在花蕾期、幼果期、收果前20天和抽梢期做好药剂预防工作;白粉病必须抓住两个用药时期,第一次用药应在花蕾前期或花蕾期进行,第二次用药在谢花后第一批幼果部分转绿时进行。细菌性角斑病的主要侵染时期是谢花后1个月组织幼嫩的幼果期,从幼果期至膨大期必须做好防治,应在谢花后施药预防2—3次,间隔时间10—15天。煤烟病从5月中旬至果实采收期结合防治蚧壳虫施药预防2—3次,间隔时间10—15天。流胶病全年均可发生,要加强预防天牛等害虫,减少虫伤口数量;对感流胶病品种在采果后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对大枝或茎干患部,可用刀刮除病部,用丙环唑等配制药糊涂敷伤口。
2.虫害。扁喙叶蝉、蚧壳虫、蓟马、橘小实蝇、叶瘿蚊和其他鳞翅目钻蛀性害虫。蓟马主要防治适期是花蕾期、幼果期及夏秋梢抽发期,在花期至幼果期如果遇上连续的干旱天气时需抓紧防治;扁喙叶蝉主要是花期及新梢抽发期,5月底重点抓好扁喙叶蝉防治。蚧壳虫、橘小实蝇从5月中旬至果实采收期要做好防治2—3次,间隔时间10—15天。适时防治叶瘿蚊保护夏秋梢的嫩叶、嫩梢。其他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如横线尾夜蛾、小齿螟)主要防治适期是花穗、幼果和夏秋梢抽发期。
(三)葡萄病虫害。
4月下旬开始做好黑痘病、穗轴褐枯病、白粉病、灰霉病防治工作,发病初期开展防治,穗轴抽发期做好穗轴褐枯病防治,在穗轴抽发期至幼果期喷药2—3次。
三、主推技术
(一)频振诱控技术。
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果园害虫,在成虫发生期每30—50亩安置1台频振式杀虫灯可减少金龟子、天牛类等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种群数量。
(二)性诱剂监测技术。
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剂、柑橘潜叶蛾性诱剂诱杀监测靶标害虫成虫发生动态,在发生前期每亩放置3—5个诱捕器。
(三)食诱、生物防治及生态调控技术。
从果实转色期至果实成熟期释放食诱剂,约每7天更换一次药剂,根据果实采收和实蝇发生情况,持续使用4—6次。提倡应用生物源农药或植物源等环保型农药控制害虫;果园生态系统比较稳定,应大力开展生态调控,释放保护果园天敌,大力推广应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调控功能,果园尽量不使用除草剂,大力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并采用割草,覆盖抑草,人工拔除恶性杂草;病害防治也可使用木霉菌等微生物农药,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控制病原菌发展。
(四)精准施药,科学防治。
根据测报在防治适期施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防治时使用高质量喷雾设备,提高用药效率。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对持效期长、农残限量标准要求高的农药品种谨慎使用,通过药剂轮换、适期精准防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