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植物保护专栏>>技术服务>>植保技术

2025年广西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案

2025-03-26 10:15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
【字体: 打印

预计2025年全区蔬菜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中等。为做好全区蔬菜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实时监测、提前预防、压前控后、多策并举”策略,以健康栽培为基础,以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合理安全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保障蔬菜生产安全。

二、防控措施

(一)番茄潜叶蛾。

1.加强监测。

监测作物:以番茄为重点,兼顾周边茄子、马铃薯、人参果、烟草、枸杞等茄科作物。杂草龙葵作为番茄潜叶蛾为害的重要指示作物重点监测。

监测时间:番茄育苗基地,从播种开始至育苗期结束为止;移栽田,从番茄定植开始至拉秧后结束。

监测方法:露地番茄每块田布设3个三角形或翅形粘胶式性诱捕器。苗期,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布设,间距约50米,与田边距离大于5米;成株期,诱捕器放置于方便操作的田埂上,与田边距离约1米,诱捕器呈直线排列,间距约50米。保护地番茄每个棚室布设2个诱捕器。苗期,棚室靠近入口处和中后部各1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大于1米;成株期,诱捕器放于近通道的田埂上,与田边相距约1米。诱捕器距地面10—20厘米,每3天记录1次诱蛾量,及时更换粘虫板,每30天更换1次性诱芯,或根据使用说明及时更换性诱芯。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智能虫情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①选用清洁无虫苗。不使用带有番茄潜叶蛾的番茄苗,不从番茄潜叶蛾发生区购买和调运番茄苗,在育苗棚室或防虫网内集中育苗。②合理轮作倒茬。与非茄科植物轮作或与水稻等进行水旱轮作。③清洁田园。清除茄科作物及杂草残株残体,消灭桥梁寄主;整枝打叉、疏花疏果的残枝落叶等随手装袋,集中销毁;拉秧落架前先喷药,再清除残株,并添加堆肥发酵菌剂就地覆膜堆闷。④高温闷棚。夏季高温闷棚,减少虫口基数。

(2)物理防治。①防虫网阻隔。育苗棚室以及生产棚室的入口处安装60目防虫网双层门帘,通风口安装防虫网,有效阻隔番茄潜叶蛾成虫进入棚内。②灯光诱杀。成虫发生期,在连片种植田设置杀虫灯,露地每5—10亩设置1盏,保护地每棚室设置1盏,光源高出地面0.5—1.0米,集虫装置适量加含0.2%洗涤液的水。

(3)交配干扰或性诱捕杀。①迷向干扰交配。番茄苗定植前,在田间放置迷向丝或迷向管(每亩60根),或智能喷射型交配干扰释放器(每3—5亩1套),连片使用为宜,外密内疏放置,设置高度距离地面10—20厘米。②性诱捕杀。在连片种植田设置性诱捕器诱杀成虫。露地番茄采用三角形或翅形粘胶式诱捕器,每亩放置8—10个,诱捕器底部距离地面10—20厘米;保护地番茄还可采用蓝色粘板、蓝色或红色水盆式(或桶形)诱捕器,直接放在地面上。

(4)生物防治。①涵养天敌。在田边地头、沟渠旁或设施大棚内种植金盏菊、芝麻、荞麦、苦荞麦等蜜源植物涵养天敌;避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提倡点片用药和精准用药。②释放天敌昆虫。设施大棚内监测到成虫即可释放螟黄赤眼蜂、短管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或小花蝽、烟盲蝽等捕食性天敌。

(5)科学用药。应在田间监测成虫数量突然增加(较前一日增加3—5倍)的5—8天后,或初见幼虫潜道时喷药防治幼虫和卵。建议在非雨天下午日落以后喷药,每7—10天施药1次,要喷匀、喷透,尤其是中上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可选用苏云金杆菌G033A、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

鉴于当前登记防治番茄潜夜蛾药剂较少,各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相关药剂的试验示范,优先选用在番茄上登记且防效好的农药,如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四唑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鱼藤酮等。注意轮换用药,并严格执行药剂使用安全间隔期。

(二)蔬菜蓟马。

1.虫情监测。

(1)色板调查法。植株定植后,根据调查田块的大小将蓝(粉)色粘虫板按照“Z”形或均匀地悬挂于田间,每亩悬挂5—10片(20厘米×25厘米)。根据植株长势调整蓝(粉)板悬挂高度,保持与植株顶端持平。每隔3天调查一次,记录蓝(粉)板上蓟马的数量。(2)植株调查法。按照“Z”形或5点取样定点调查,每点调查10株,采用“拍打法”调查记录蓟马数量,隔3天调查一次。

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性品种。②覆盖地膜。作物移栽时覆盖银黑双色地膜,阻止土壤中蓟马蛹羽化和植株上的蓟马入土化蛹。③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种植前清除周边杂草寄主,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①防虫网阻隔。在通风口、门窗增设60—80目防虫网,必要时增设双层防虫网。②高温闷棚。夏季高温季节,在种植下茬作物之前,关闭温室风口,在晴天高温闷棚15天以上。

(3)生物防治。①释放天敌。在蓟马发生初期,选择释放适合于当地的天敌种类进行防治,如南方小花蝽、海岛小花蝽等,通常每隔1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3—5次。②喷施微生物农药。在蓟马发生初期,可喷施球孢白僵菌或绿僵菌等微生物药剂,宜在傍晚施用,也可添加蓟马引诱剂以提高防控效果。注意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用。

(4)药剂防治。科学选择在蔬菜上登记的防治蓟马药剂,应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轮换使用,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应符合农药标签要求。①移栽前灌根。幼苗定植前1—2天,采用内吸活性药剂如溴氰虫酰胺对苗床进行喷淋处理或灌根。②作物生长期防治。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溴虫氟苯双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苦参碱等药剂。根据具体抗药性情况选择使用各类药剂。作物花期,建议在上午10时以前进行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喷施药剂时务必细致周到,可添加助剂以提高药剂的展着性、稳定性。

(三)小菜蛾。

1.农业防治。①培育无虫苗。在远离生产田的苗床播种育苗,并注意及时清除苗床和菜田的作物残体。②合理布局。避免同类蔬菜大片连作,在考虑耕作和施药方便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行十字花科蔬菜与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轮作,同时几种不同类的蔬菜进行间作套种,可对小菜蛾的转移起到物理屏障作用。③适期种植。避开小菜蛾发生高峰期种植,提早或推迟种植,使十字花科蔬菜的危险生育期避开小菜蛾的发生高峰,从而降低小菜蛾的虫口压力。

2.理化诱控。田间设置小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每亩3—6个,可诱杀小菜蛾成虫,诱捕器要高于蔬菜的顶部,及时清理诱杀到的成虫和更换诱芯。

3.生物防治。①释放小菜蛾的天敌。网棚种植可在小菜蛾发生初期(始见幼虫时),释放幼虫寄生性天敌或赤眼蜂等卵寄生性天敌。赤眼蜂类5000—10000头/亩,隔5—7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半闭弯尾姬蜂150—300头/亩,隔10—2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1—3次。使用时注意,由于天敌昆虫对多数的化学农药敏感,在放蜂后7天内禁止施用任何化学杀虫剂;在放蜂区,种植适宜不同时期的蜜源植物,要求在放蜂期能够开花,为寄生蜂提供栖息场所与蜜源,能提高寄生蜂寄生率。②生物农药防治。小菜蛾虫龄小、虫量低时,建议使用苏云金杆菌、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

4.药剂防治。虫情严重时选择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等化学药剂。小菜蛾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品种,以延缓抗性的产生,或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发生期。由于初孵幼虫都集中在心叶或叶背为害,喷药时必须注意喷到这些部位。

(四)斜纹夜蛾。

1.农业防治。①提倡间作、套作和轮作。避免连片种植单一作物,增加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创造不利害虫滋生的环境;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效益,采取蔬菜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减少越冬虫源。②深耕深翻。秋季通过深耕深翻,恶化害虫发生的环境,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使大量害虫暴露于地表,被冻死、风干、暴晒、天敌啄食、寄生等,减少虫口密度;春季春耕、耙地,既可消灭田间杂草,又可断绝害虫在杂草上产卵的场所和早期取食的食物来源。③清洁田园。一是早春田间、地埂杂草如黎科、蓼科、苋科等是斜纹夜蛾的虫源地和多数苗期及生长期害虫的前期适宜寄主,早期产卵栖息场所在播种和定植前,结合整地收拾病虫残株,消灭土中的幼虫和蛹,及时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铲除害虫中间寄主、减少幼虫早期食料,减少幼虫滋生,是苗期防治的关键。二是摘除基部烂叶、黄叶,减少幼虫化蛹场所。及时清除并销毁田间发现的病虫残株,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杂草,翻耕晒土或灌水,以破坏或恶化其化蛹场所,消灭残存虫源。④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氨肥,增施腐熟的厩肥、饼肥等有机肥能改良土壤透水、透气性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根系发育,苗齐苗壮,增强抗虫性,可减轻害虫的危害。⑤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人工摘卵、捕杀。在成虫产卵盛期至卵孵化盛期,及时人工抹掉产在叶背的卵块,在幼虫群集未扩散为害前摘除初孵虫叶,对集中卵块和初孵幼虫群集的叶片进行烧毁。

2.理化诱控。①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每30—50亩使用频振式杀虫灯一台,设置的高度以距田埂地面高度l.5m的诱杀效果好,每l—2天清理诱虫袋里诱杀到的成虫,并及时清理灯网上粘到的虫尸,以提高防治效果。②性诱诱杀。在田间悬挂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在每年发生初期,每亩放置诱捕器l个,每个诱捕器放一支诱芯。每2—3天清除诱捕到的成虫,可针对性地降低主害代的害虫量,减少农药施用量。③糖醋液诱杀。糖醋液做法: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后装在田间离地面0.6米—l米的盆或罐中,置于田间,每亩放置4盘,白天盖好,晚上打开,每10—15天换1次糖醋液,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尽可能保护和利用蔬菜斜纹夜蛾天敌资源如赤眼蜂、小茧蜂、姬蜂等控制斜纹夜蛾的种群基数。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印楝素、球孢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

4.药剂防治。应坚持“防早治小”策略,利用害虫3龄前具有群聚性这一习性,掌握在幼虫卵孵化盛期至一二龄幼虫高峰期施药;蔬菜斜纹夜蛾的成虫和高龄幼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植株根基或表土层内,常在晴天傍晚逐步向植株上部迁移,因此针对这种习性,在防治上实行傍晚施药。要严格按防治指标进行,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避免和延缓产生抗药性。常用防治药剂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氟啶·斜纹核等。

(五)其他病虫害。

1.病虫害种类。

(1)叶菜类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病毒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炭疽病、白绢病、根肿病、细菌性软腐病、根结线虫病、甜菜夜蛾、黄曲条跳甲、粉虱、蚜虫、蛴螬、小地老虎、菜青虫、美洲斑潜蝇等。

(2)茄果类病虫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青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炭疽病、茄褐纹病、立枯病、根腐病、黄萎病、茎基腐病、细菌性软腐病、根结线虫病、蝼蛄、蛴螬、小地老虎、线虫、棉铃虫、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茶黄螨、二十八星瓢虫、扶桑棉粉蚧(植物检疫对象)等。

(3)豆类病虫害主要有:细菌性疫病、锈病、炭疽病、煤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病毒病、根腐病、豆角疫病、叶斑病、灰霉病、根结线虫病、甜菜夜蛾、小地老虎、蝼蛄、美洲斑潜蝇、蚜虫、白粉虱、豆荚螟、豆野螟、害螨、四纹豆象(植物检疫对象)等。

(4)瓜类病虫害主要有: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根腐病、细菌性软腐病、根结线虫病、瓜类果斑病菌(植物检疫对象)、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植物检疫对象)、瓜实蝇、蚜虫、蓟马、瓜绢螟等。

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根据病害种类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选用抗(耐)性品种;以客土、灭菌土及不带病原体的清水干湿集中育苗,避免病原体侵染菜苗;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工作,条件许可的地方,可采用太阳暴晒加薄膜覆盖或有机肥腐熟发酵加薄膜覆盖进行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轮作、间作,注重推广水旱轮作;改进栽培方式,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水肥管理,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机械消毒,人员消毒,采用滴灌、喷灌等措施预防病原体随水传播,采用百菌清浸泡育苗盘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育苗池进行消毒等方式阻断传播途径;嫁接防病,采用嫁接的方法,增强植株抗性,有效减轻瓜类枯萎病、茄果类青枯病、疫病的为害。

(2)理化诱控。①灯光诱杀。害虫成虫发生期,田间连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甜菜夜蛾、地老虎、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成虫,每30—50亩安装1台,可有效压低虫口基数,降低田间落卵量。②性诱诱杀。在害虫初发虫口密度相对较低时,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雄成虫,降低产卵量,压低虫口密度,诱捕器设置密度为每亩1套。③防虫网阻隔。育苗期,利用20—4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保护,培育无病壮苗,移栽前1—2天揭网练苗。有条件的菜地覆盖防虫网,能有效防止害虫入侵及传播病毒引起的病害,缓冲暴雨对蔬菜的撞击,减少机械损伤,降低病害发病几率。

(3)天敌昆虫释放技术。有条件的设施蔬菜示范应用天敌昆虫释放技术,在作物定植7—10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①防治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等粉虱类害虫,释放蚜小蜂类(丽蚜小蜂、桨角蚜小蜂)、小花蝽类、盲蝽类、津川钝绥螨等天敌。定植前15—20天,烟盲蝽按0.5—1头/m2在苗床预防性释放1次,定植7—10天后,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丽蚜小蜂按2000—4000头/亩,隔7—1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3—5次;烟盲蝽按1—2头/m2释放,连续释放2—3次,间隔7天释放1次;叶部撒施津川钝绥螨100—200头/m2,每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②防治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等害螨,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加州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等天敌,定植10—15天后,监测发现害螨即可释放捕食螨。叶部撒施智利小植绥螨5—10头/m2,点片发生时中心株释放30头/m2,每2周释放1次,释放3次。或叶部撒施加州新小绥螨300—500头/m2,每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3—5次,或释放巴氏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中的一种,释放方法同加州新小绥螨。③防治桃蚜、瓜蚜、豌豆蚜、萝卜蚜等蚜虫类害虫,释放蚜茧蜂、瓢虫、草蛉、食蚜瘿蚊等天敌。蚜茧蜂按2000—4000头/亩,瓢虫(卵)按2000头/亩,隔7—1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草蛉(茧)按300—500头/亩,或食蚜瘿蚊按300—500头/亩,每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④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释放赤眼蜂类、蠋蝽、半闭弯尾姬蜂等天敌,赤眼蜂类20000头/亩,或蠋蝽按20—30头/亩,隔5—7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或半闭弯尾姬蜂150—300头/亩,隔10—2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1—3次。

(4)生物农药防治。①植物源农药。利用苦参碱防治蚜虫、菜青虫;苦皮藤素防治菜青虫、甜菜夜蛾;印楝素防治菜青虫;除虫菊素防治蚜虫。②生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防治美洲斑潜蝇;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豆荚螟;球孢白僵菌防治粉虱;几丁聚糖和地衣芽孢杆菌防治霜霉病;氨基寡糖素和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软腐病;多抗霉素、氨基寡糖素和几丁聚糖防治疫病;春雷霉素、氨基寡糖素、地衣芽孢杆菌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治枯萎病;宁南霉素、几丁聚糖防治黄瓜白粉病;宁南霉素防治番茄、辣椒病毒病;厚孢轮枝菌、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防治根结线虫病。生物农药使用前需确定与天敌的兼容性,降低对天敌的影响。

(5)化学防治。①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国家禁限用农药等有关规定。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限用农药和安全用药等方面的有关规定。②大力推广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选用啶虫脒、吡蚜酮等防治蚜虫。敌百虫、氟啶脲、辛硫磷等防治菜青虫。马拉硫磷、氯虫·噻虫嗪等防治黄条跳甲。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茚虫威、氟啶脲等防治甜菜夜蛾。溴氰虫酰胺、灭蝇胺等防治美洲斑潜蝇。溴氰虫酰胺、联苯菊酯、啶虫脒等防治粉虱。辛硫磷等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百菌清、丙森锌、嘧菌酯等防治霜霉病。噻森铜、噻菌铜等防治蔬菜软腐病。霜霉威、嘧菌酯、丙森锌、百菌清等防治蔬菜疫病。咪鲜胺、噁霉灵等防治蔬菜枯萎病。③注意事项。一是要对症下药,根据病虫情报,明确防治对象,抓住关键时期,适时施药。二是合理用药,科学混配、轮换用药,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三是科学施药,正确掌握农药剂量和施药时间;选择良好的施药器械,提高防治效果。四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注意加强对蜜蜂等授粉昆虫的保护利用,选用对蜜蜂安全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四、主推技术

(一)灯光诱杀。田间连片菜地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用于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地老虎、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成虫,降低落卵量。

(二)性诱诱杀。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的成虫始见期,集中连片设置诱捕器,配以相应的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和虫口密度。

(三)生物农药。在病虫害达防治指标时,优先选用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等植物源、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治。

五、注意事项

(一)释放天敌宜在保护地蔬菜上使用,注意天敌不耐储存,应尽早释放,不可置于阳光下暴晒。释放后,避免施用化学杀虫杀螨剂,2天内尽量减少农事操作,以利于天敌转移到植株上。

(二)有避光、避高温要求的生物药剂宜在阴天或下午4点以后施药。

    访问统计 | 站点地图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中心联系。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电话:0771-2182500、2182501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771-2182857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8号(530021)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