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植物保护专栏>>技术服务>>植保技术

2025年广西豇豆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案

2025-03-26 10:10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
【字体: 打印

为做好豇豆病虫害防控,推进绿色防控,降低豇豆产品农药残留风险,保障豇豆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豇豆蓟马等重大害虫为重点,采取源头控制、压前控后、抓早治小、因时施药的防控策略,通过协调应用源头控制、健康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豇豆主要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源头控制,即抓住播种前的关键时期,采取翻耕晒垡、土壤消毒、撒施微生物农药、药剂拌种等“地上害虫地下治”措施,重点控制土壤中蓟马蛹、枯萎病等病虫源,从源头上压低病虫源基数。

——压前控后,即抓住苗期至开花前,选用持效期长、高效农药防治病虫害,尽可能压低病虫基数,减轻采摘期的防治压力。

——抓早治小,即在做好病虫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抓住病害即将发生或发生初期、害虫发生初期或卵(若虫)期、低龄幼虫期的关键时期,施药防治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因时施药,即根据蓟马大部分时间隐蔽在花中为害的特性,抢在上午10点花瓣闭合前、蓟马活动高峰期施药,使农药有效接触蓟马以提高防效;采摘期应考虑到豇豆“花荚同期”生长特点,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及安全间隔期3天以内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二、防控对象

(一)主要病害。锈病、根腐病、枯萎病、叶斑病、病毒病、疫病、煤霉病、炭疽病、轮纹病、白粉病等。

(二)主要虫害。蓟马、豇豆荚螟、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叶螨、烟粉虱等。

三、技术要点

(一)源头控制。

1.合理布局。避免连茬种植,宜与水稻、玉米等非豆科作物轮作倒茬,同茬豇豆周边不宜种植花生等豆科作物。

2.清洁田园。产前清除豇豆田及周边杂草、植株残体等废弃物,产后及时拉秧,带至田外集中无害化处理。

3.土壤处理。播种前,施用足够的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结合整地、施肥进行土壤处理,提前15天以上深翻30厘米进行晒土,亩用高锰酸钾3—4公斤拌砂10—20公斤均匀撒施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前苗床撒施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或解淀粉芽孢杆菌泼浇苗床,预防根腐病、枯萎病等病害。

4.种子处理。采用温汤浸种,选用高效的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预防病害,蓟马发生严重的地区推荐使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剂拌种。

(二)健康栽培。

1.培育健康种苗。选用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性品种;豇豆移栽定植后根系恢复较慢,建议采用直播方式播种;需要育苗的,采用小拱棚育苗,通风口(进入口)布设防虫网,穴盘或营养钵护根育苗,培育无病虫健壮种苗;带药定植、苗前除草、保持适宜的豇豆种植密度。

2.高垄栽培。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方式,畦沟深30厘米,畦沟宽30厘米,工作沟宽40厘米,行宽35厘米,株距约25cm。畦面和沟面覆盖银黑双色地膜,防止害虫落土化蛹、阻止土中害虫羽化出来,银色朝上驱避蓟马、蚜虫等害虫,黑色朝下防治杂草。

3.免疫诱抗。冬春季节,对豇豆叶部喷施氨基酸、腐殖酸等有机叶面肥防止低温冻害;初花期、初果期,喷施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以及赤霉酸、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提高豇豆抗病性。

(三)生态调控。

在豇豆田边缘种植功能植物,如种植波斯菊等蜜源植物招引诱集食蚜蝇、瓢虫、姬蜂等天敌,种植薄荷、牛至等植物驱避害虫,维持田间天敌的种群密度,控制豇豆害虫种群数量。

(四)加强监测。悬挂黄板监测斑潜蝇、烟粉虱、蚜虫等;悬挂蓝(粉)板或蓝(粉)板+蓟马信息素监测蓟马;使用性信息素监测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豇豆荚螟;人工调查叶螨和病害发生情况。

(五)理化诱控。

1.防虫网阻隔。使用40—80目的防虫网,阻隔蓟马、斑潜蝇、烟粉虱等害虫。

2.昆虫性信息素迷向或诱杀。露地或大棚内,在豇豆荚螟始见期,放置豇豆荚螟性信息素迷向丝(每亩30—50根)或豇豆荚螟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电子喷射器(露地种植3亩一个,大棚种植一个棚一个),应用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甜菜夜蛾信息素诱杀害虫成虫,每亩设置1—3个。

(六)生物防治。

1.释放天敌。覆盖防虫网后,网内释放适合本地的天敌昆虫,可释放小花蝽防治蓟马,苗期初见蓟马即开始释放小花蝽,每次每亩释放500头左右;若蓟马虫口数量较多,应提高小花蝽的释放量,间隔7—15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释放捕食螨防治螨类和蓟马若虫等,每亩释放10万头,每周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4次。释放天敌的网棚内空地种植波斯菊、芝麻等蜜粉源植物,以利于天敌昆虫繁衍。释放天敌7天前可先喷施印楝素、苦参碱、苦皮藤素、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压低虫口基数,释放天敌后,应选用对天敌没有杀伤作用的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2.施用生物制剂。①防治蓟马等害虫,直播或定植前,每亩使用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5—10公斤兑细土均匀撒施后打湿垄面;生长期,根据虫情连续喷施金龟子绿僵菌、苦参碱等。预防土传病害,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等微生物菌剂进行灌根。

(七)科学用药。

根据病虫监测以及病虫害抗药性监测结果,选择对应的登记药剂,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轮换使用。

1.害虫防治药剂。

(1)苗期至开花前: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虫螨腈·唑虫酰胺、吡虫啉·虫螨腈、虫螨·噻虫嗪、甲维·氟虫酰等药剂。

(2)开花结荚至采收期。优先选择安全间隔期为3天的药剂,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苦参碱、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茚虫威、双丙环虫酯、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蓟马时,可将金龟子绿僵菌与适宜的化学杀虫剂进行混配,提高蓟马防治效果。

2.病害防治药剂。选用苦参碱、蛇床子素、苯甲·丙环唑、苯醚·丙环唑、吡萘·嘧菌酯、腈菌唑、硫磺·锰锌、噻呋·吡唑酯、戊唑·嘧菌酯、唑醚·锰锌、苯甲·嘧菌酯等药剂防治锈病等病害。

(八)注意事项。以病虫监测为基础,在病害未发生或发生初期施药防治病害,在害虫发生初期以及卵(若虫)期、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害虫。蓟马、豇豆荚螟是开花结荚期的重点防治对象,为提高蓟马防治效果,建议将杀卵作用药剂与杀(幼)成虫作用药剂进行混用、将绿僵菌与化学杀虫剂进行混用。施药的时间以花瓣张开且蓟马较为活跃的上午10点以前为宜,注意周边的杂草、地面、植株的上、下部以及叶片的正、反面都要施药。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采收期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访问统计 | 站点地图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中心联系。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电话:0771-2182500、2182501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771-2182857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8号(530021)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