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植物保护专栏>>技术服务>>植保技术

2025年广西草地贪夜蛾监控方案

2025-03-27 10:00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
【字体: 打印

预计2025年全区草地贪夜蛾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为遏制本地孽生繁殖,减少北迁虫源基数,保障粮食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围绕“达标区应防尽防,重发区不连片成灾”,将害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监控策略

按照“全面监测、联防联控”的防控策略,继续实施“三区四带”布防,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技术措施,加强迁飞成虫监测诱杀,主攻幼虫低龄期防治,加强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阻截减少境外成虫迁入量,遏制当地虫源滋生繁殖和危害,努力减少迁出虫源。

三、防控措施

(一)强化监测预警。

各级植保部门应参照全国《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NY/T3866-2021)要求,开展区域监测调查,掌握寄主作物种植及生长周期,全面监测并实时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严格执行信息周报制度,实现信息共享,确保监测到位,预警及时。

1.不断完善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各级专业测报站已有的技术条件,加密布设田间监测点,充分利用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和性诱设备开展监测,持续推进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田间监测点和自治区重大病虫观测场建设,完善病虫监测预警网络,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2.切实加强田间调查。坚持草地贪夜蛾全年田间监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加强作物苗期和心叶期大田普查,查清田间虫口密度、发生防治面积、诱测蛾量等信息,明确防治适期和重点防控区域,综合分析害虫发生特点及规律。

3. 准确发布虫情预报。自治区植保部门组织专家会商,综合分析全区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发布中长期趋势预报;基层植保部门结合设备监测和田间调查,及时发布中短期预报、虫情发生动态和防治指导意见,有效指导当地科学防控。

4. 严格执行信息调度制度。继续执行草地贪夜蛾工作周报制度,应用广西草地贪夜蛾监控管理平台,全力做好信息调度工作,及时报送各地虫情监测调查数据,实现全区草地贪夜蛾信息共享,为通盘调度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二)打好防控阻截战。

以玉米为重点,兼顾水稻、甘蔗等作物,加强可持续控害。早春从桂南和边境地区开始,按生产进度及虫害发生动态,挑治春玉米压基数、狠抓夏秋玉米控为害,打好以春玉米、夏秋玉米为重点的阻击战,抓住产卵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因地制宜采取间作套种、轮作改种、调整播期等农业措施,保护利用天敌以及人工释放天敌、低龄幼虫期使用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

(三)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调控。充分利用农田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种植耐虫品种或与非禾本科作物间套作,保护农田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

2.种子处理。选择含有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预防控制苗期草地贪夜蛾为害。

3.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期,采取杀虫灯、食诱剂、性诱剂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在使用期内,应随着作物生长调节诱捕器高度,根据诱芯的持效期及时更换诱芯,确保诱杀效果。

4.生物防治。抓住幼虫低龄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印楝素等生物农药,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或夜蛾黑卵蜂等天敌灭卵。

5.科学用药。以保幼苗、保心叶、保果穗为重点,虫卵兼治。防治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等,合理搭配助剂,注意重点喷洒心叶、雄穗或雌穗等关键部位。注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访问统计 | 站点地图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中心联系。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电话:0771-2182500、2182501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771-2182857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8号(530021)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