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植物保护专栏>>技术服务>>规范规程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2016-05-18 03:16     来源: 本站
【字体: 打印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系统调查
1.1.1 苗瘟
自秧苗3~4叶期至移植前3~5天,共查2~3次。按品种、生长类型,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五点取样,每点20株,每块田共查100株。调查病株数、严重度、急性型病株数、叶龄期,将调查结果记入表1。
表1  稻瘟病苗瘟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品种
叶龄期
调查株数
发病株数
病 株 分 级
病株率(%)
病情指数
其中急性型
1
2
3
病株数
病株率(%)
 
 
 
 
 
 
 
 
 
 
 
 
 
 
 
 
 
 
 
 
 
 
 
 
 
 
1.1.2 叶瘟
自移植后禾苗返青起至始穗止,每5 天调查一次。初病后选择有代表性早、中、迟三类型田的当家品种各一个,每类型的每块田于近田埂的第2~3行稻内直线定查五点(棋盘或取样),每点2丛稻。调查内容为病株率、病叶率、急性型病斑个数,将调查结果记入表2。
表2  稻瘟病叶瘟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品种
生育期
调查总株数
病株数
调查总叶数
病叶数
病叶分级
病株率
(%)
病叶率
(%)
急性型病叶率(%)
病情指数
1
2
3
4
5
 
 
 
 
 
 
 
 
 
 
 
 
 
 
 
 
 
 
 
 
 
 
 
 
 
 
 
 
 
 
 
 
 
 
注:凡混生急性和慢性病斑的病叶以急性型病叶数计入。
1.1.3 穗瘟
从始穗开始至腊熟初期止。每5天调查一次。在原叶瘟定点稻丛内继续观察,病轻年份原定点的稻丛不能明显反映病情趋势时,应从定点处外延扩大到20丛稻进行观察,每田查100丛稻。调查记载穗瘟发病情况。将调查结果记入表3。
表3  稻瘟病穗瘟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 期
地 点
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
调查总穗数
病穗数
病 穗 分 级
病穗率(%)
损失率(%)
1
2
3
4
5
 
 
 
 
 
 
 
 
 
 
 
 
 
 
 
 
 
 
 
 
 
 
 
 
 
 
 
 
1.1.4 空中孢子动态观察
本项观察只在有条件的区域病虫测报站进行。采用自控启闭或孢子捕捉器,臂长15~17㎝,微型电动机转速1500r/min ,捕捉器距田面高度1.3m 。每年开机时间可以从水稻抽穗前一个月至齐穗期止。每天凌晨3时开机,捕捉2 h。早晨收片,同时换上涂有粘胶的玻片。粘胶由100mL四氯化碳加10g白凡士林溶化而成,装入密封瓶内。粘孔片采用有机玻片,大小厚度同一般载玻片。每天用10×10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计数18㎜×18㎜范围内的分生孢子数量,一般宜当天专人镜检完毕,将调查结果记入表4。
表4  稻瘟病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周围类型 田
当 天 孢 子 数
停机前24h内天气
备注
玻片1
玻片2
合计
累计
温度(℃)
湿度(%)
 
 
 
 
 
 
 
 
 
 
 
 
 
 
 
 
 
 
 
 
1.2  大田普查
1.2.1 品种种植面积统计
在插秧(移植)基本结束后进行。先在观察区内调查,按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分感病、中抗、抗三种类型后,再进行大田普查,调查内容为各类型田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将调查结果记入表5。
表5  稻瘟病品种抗病性及种植面积统计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品种
种植面积(亩)
抗病性
类 型
占总面积的百分率(%)
备   注
 
 
 
 
 
 
 
 
 
 
 
 
 
 
1.2.2 叶瘟
分别在水稻分蘖盛期、拨节期、孕穗末期各查一次。按病情程度选择当时田间轻、中、重三种类型田,每类型田查三块田,采用5点取样,每块田查50丛稻,每点直线隔丛查10丛稻,查病丛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丛稻,查病株数、病叶数(查清绿色叶片的病叶数)。将调查结果记入表6。
表6  稻瘟病大田叶瘟普查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品种
生育期
病丛数
病丛
%
总株数
病株数
病株
%
总叶数
病叶数
病叶率
%
 
 
 
 
 
 
 
 
 
 
 
 
 
 
 
 
 
 
 
 
 
 
 
 
注:凡混生急性和慢性病斑的病叶以急性型病叶数计入。
1.2.3 穗瘟
在腊熟期进行。按品种的病情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轻、中、重三类型田,每类型田3块以上,每块田查50~100丛(病轻多查,病重少查),采用平行跳跃式或棋盘式取样,每点查10丛,将调查结果记入表7。
 
 
 
 
 
表7  稻瘟病大田穗瘟普查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品种
生育期
发病面积(亩)
占调查面积比例(%)
总穗数
病穗数
病穗分级
病穗率(%)
损失率(%)
1
2
3
4
5
 
 
 
 
 
 
 
 
 
 
 
 
 
 
 
 
 
 
 
 
 
 
 
 
 
 
 
 
 
 
2  预报内容与方法
在了解当地品种抗病性及其布局的基础上,根据水稻生育阶段及气候条件,分别在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预报稻瘟病发生程度与防治适时。
2.1  发生始期的预测
利用带病稻草上病菌孢子的出现,根据苗情及气候预报等因子,预测苗瘟发生始期。病菌孢子萌发侵入植株后的潜育期需有效积温为130℃~183℃。
2.2  叶瘟的预测
当系统观察田出现发病中心时,水稻处于分蘖盛期,若稻株徒长、叶片宽大披垂、叶色浓绿,而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时,在7~9天后将进入流行始盛期,10~14天后将进入流行高峰期。如果种植感病品种面积比例大,禾叶出现急性型病斑且病斑急剧增多,而气候条件继续有利于发病时,则3~5天后将流行。
2.3  穗瘟的预测
在水稻孕穗期,如果品种感病,植株贪青,剑叶宽大软弱,天气预报将有连续阴雨天气,则穗瘟将偏重发生。在孕穗及抽穗期间,如果叶瘟继续发展,剑叶发病,特别是出现急性型病斑或叶枕发病,天气条件又有利,则预示穗瘟将流行。
2.4  根据空中孢子的动态预测发生期及病情
在设置空中孢子动态观察的病虫区域站,使用空中孢子捕捉器检查病菌分生孢子的动态,结合田间病情调查、历年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空中孢子动态与稻瘟病发生的相关性,参考苗情、天气预报进行预测。
3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3.1  病情发生严重度分级标准
3.1.1 苗瘟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5个以下;
2级:病斑5~10个;
3级:全株发病或部分叶片枯死。
3.1.2 叶瘟
0级:无病;
1级:病斑少而小,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以下;
2级:病斑小而多,或大而少,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5%;
3级:病斑大而较多,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10%;
4级:病斑大而多,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0%~50%;
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0%以上,全叶将枯死。
3.1.3 穗瘟
0级:无病;
1级:个别枝梗发病,每穗损失5%以下;
2级:1/3左右枝梗发病,每穗损失6%~20%;
3级: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每穗损失21%~50%;
4级:穗颈发病,大部分秕谷,每穗损失51%~70%;
5级:穗颈发病造成白穗,每穗损失71%~100%。
3.2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表8  稻瘟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项    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叶瘟病指
<5
5~10
10.1~15
15.1~25
>25
穗瘟病指
<3
3~6
6.1~10
10.1~15
>15
估计损失率(%)
<1.5
1.5~5
5.1~10
10.1~15
>15
面积比率(%)
>80
≥20
≥20
≥20
≥20
3.3  品种抗病性
表9  稻瘟病品种抗病性划分标准
抗病类型
叶瘟
枝梗瘟
穗瘟
感病(S)
典型病斑,病斑面积超过叶面积的10%
枝梗发病率20%以上
穗颈发病率10%以上
中抗(MR)
小圆形至稍长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斑直径1~2㎜
枝梗发病率10.1%~20.0%
穗颈发病率5.1%~10%
抗病(R)
针头状大小褐色至稍大褐斑
枝梗发病率10%以下
穗颈发病率5%以下
3.4  广西稻瘟病发生期
表10  广西稻瘟病发生期
稻型
叶瘟
穗瘟
资料来源
始(含苗瘟)期
盛期
始期
盛期
早稻
3/下~4/中
5/中、下
5/下旬初~6/上
6/中~7/上
广西苍梧、永福等县病虫测报站
晚稻
7/下~8/上
8/中~9/上
9/中、下
9/下旬末~10/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访问统计 | 站点地图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中心联系。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电话:0771-2182500、2182501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771-2182857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8号(530021)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