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植物保护专栏>>技术服务>>规范规程

三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2016-05-18 03:13     来源: 本站
【字体: 打印
 三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越冬代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
冬前调查在收割后至冬种结束查1次,冬后幼虫化蛹盛期查1~2次。按冬板、犁冬、冬种三种类型的虫源田,每类型田选3块田,单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6㎡。每块板田在每样点内随机取20丛,共取100丛;犁冬、冬种田拾取5个点内全部可见稻桩,每块田共查30㎡。剥查稻桩,统计活虫、死虫和被寄生的虫数。将调查结果记载于表1。
表1  ___代三化螟虫口密度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类型田
调查数量(㎡/丛)
总虫数
活虫(头)
死亡
活虫量
(头/㎡)
幼虫
合计
自然死亡
寄生死亡
死亡合计%
死亡率%
虫数(头)
死亡率%
虫数(头)
死亡率%
 
 
 
 
 
 
 
 
 
 
 
 
 
 
 
 
 
 
 
 
 
 
 
 
 
 
 
 
 
 
1.2  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
各代化蛹始盛期开始调查第一次,隔5~7天d后调查第二次。第一次结合各代虫口密度调查进行。第二次调查,越冬代调查可在虫口密度高的冬板田随机取样若干丛稻桩剥查活虫30头。一般世代选2~3种类型田,调查时应根据不同危害状的比例拔取被害株。对查到的幼虫、蛹进行分龄、分级,同时剥查自然死亡率、寄生情况。将调查结果记载于表2。
表2  三化螟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
项目
活虫数
各龄幼虫
各级蛹数
死虫
13
4
5
预蛹
1
2
3
4
5
6
7
蛹数
自然死亡
寄生
 
 
 
 
 
 
 
 
 
 
 
 
 
 
 
 
 
 
 
 
%
 
 
 
 
 
 
 
 
 
 
 
 
 
 
1.3  成虫、卵块密度、孵化进度调查
每代成虫始盛期起至盛末期止,每隔3天查一次。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植期等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1~2块。秧田对角线取样,每点2㎡,每块秧田查10㎡;大田平行跳跃法取样500丛。查看所有点内的成虫、卵量。将调查结果记载于表3。
在观察区内划定卵消长观察圃,秧田10㎡,大田500丛。每次调查摘除点内的卵块,计算卵块密度,同时将每次摘取的卵块分放在培养皿内,皿口用湿沙布扎紧,置于室内逐日观察卵块孵化情况,累计孵化进度,同时记载卵块和成虫情况。将调查结果记载入表3、表4。
表3  三化螟田间成虫卵密度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秧田或本田
类型田
生育期
调查面积(㎡/丛)
成    虫
螟    卵
头数
密度(/)
累计(/)
块数
密度(/)
累计(/)
 
 
 
 
 
 
 
 
 
 
 
 
 
 
 
 
 
 
 
 
 
 
 
 
 
表4  三化螟田间卵密度及孵化进度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
取样面积(㎡/丛)
当日卵块数
累计卵块数
累计卵块/亩
当日孵化块数
累计孵化块数
累计孵化率(%)
当日寄生卵块数
累计寄生卵块数
累计寄生率(%)
 
 
 
 
 
 
 
 
 
 
 
 
 
 
 
 
 
 
 
 
 
 
 
 
 
 
 
 
 
 
注:孵化卵块数指有50%以上卵粒孵化的卵块数。                                              
1.4  螟害率、冬后各代虫口密度调查
在各代枯心或白穗停止发展时进行调查,按早、中、迟插(熟)3种类型田,每类型田中选有代表性的田3块。釆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查40点,每点5丛共查200丛,调查被害株,并连根拔取20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株内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及其发育级别,同时调查20丛稻的菌数或有效穗数,计算被害率、虫口密度、发育进度、死亡率。在螟害轻的情况下可取一定面积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分别记载于表2、表5。
表5  三化螟虫口密度及螟害率调查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
调查丛数
20丛平均
螟害株数
螟害率(%)
活虫数
折合(头/亩)
死虫数
死亡率(%)
分蘖数
有效穗数
 
 
 
 
 
 
 
 
 
 
 
 
 
 
 
 
 
 
 
 
 
 
 
 
 
 
1.5  成虫诱测
桂北稻区每年从3月26日开始至11月10日止;桂南稻区每年从3月1日开始至11月10日止。主要用20 W的黑光灯(波长3600Å)部分区域病虫测报站用佳多牌自动虫情测报灯。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每天早上将诱获的三化螟成虫(含二化螟、大螟)数量及当夜天气情况记载于《广西农作物病虫观测报表》表1中的测灯诱虫记载表。
2  预报内容与方法
2.1  发生期预报
根据上一代幼虫和蛹发育进度,参考当时气象情况,预测下一代成虫羽化始盛、羽化高峰和羽化盛末以及相应的卵孵化期,发布中期预报。方法是:将各虫龄、蛹级占总活虫量的百分率自蛹壳起逆向累加,累计达16%、50%、84%分别作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蛹级、虫龄,以调查日期为起点,加上过去气候相似年份同期同虫态至羽化所需天数,即可预测成虫羽化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对累加值与上述标准相差不大,或该虫态历期很短时,可勿略;如差异过大,且该虫态历期较长时,可用相差的百分率数占该虫态所占总活虫百分率的比例,与历期相乘,所得的天数加上下一虫态至羽化的天数,再加上产卵前期、卵期,即可预测相应的卵孵化期。
根据成虫消长动态预测发生期:通过诱测灯或田间赶蛾的逐日蛾量,判定成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加产卵前期和常年同期卵的历期,即为卵孵化始盛、高峰、盛末期,发布短期预报。
2.2  期距预测法
积累有多年历史资料的测报站,可采用期距预测,根据当地多年的历史资料,计算出两个世代或两个虫态之间的间隔天数(即期距),计算历年期距的平均值时,还要计算这一平均值的标准差,以衡量平均数的变异大小,并找出早发、中发和迟发的期距,在环境条件变化较大时,除参考历年期距的平均值外,结合选用历史上气象、苗情等相似年期距,作出预报。
2.3  统计预测
用数量统计方法作发生期或发生量预测,先从三化螟发生有关的历史资料中,通过相关显著性测定,找出与发生期或发生量相关密切的因子,然后采用统计方法建立预测式或数学模式,进行预测。由于发生量受气候、食料、天敌及防治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用预报因子时,除带有关键性的单因子外,还应注意多因子的综合影响(一般选用3~5个因子)。目前应用的统计预测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多因子综合相关法等,可酌情选用。
2.4  发生、为害程度预报
第一代根据越冬后残留虫口密度,以后各代根据上代残留虫口密度、虫源田面积,参照常年气候条件相似的年份的同期初蛹后的死亡率以及每块卵块造成枯心(白穗)数等资料,测算下一代总蛾量、卵量及分布面积,结合当年气象预报情况,苗情,预测发生、为害程度,发布中期预报。
3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3.1  各虫态历期
表6  广西三化螟各虫态历期
世代
地点
幼虫
成虫
全世代
最长
最短
平均
最长
最短
平均
最长
最短
平均
平均
平均
玉林
11
8
8.5
29
23
25.5
13
7
9
 
47
梧州
9
7
8
28
23
25.5
10
7
8
 
46.5
柳州
 
 
10
 
 
30
 
 
11
4
54
玉林
11
7
8
29
17.5
22
16
6
9
 
42
梧州
7
6
6.5
29
25
27
9
6
7.5
 
44
柳州
 
 
8
 
 
28
 
 
10
3
49
玉林
10
4
7
28
21
23
16
6
9
 
42
梧州
12
9
10.5
20
17
18.5
10
6
8
 
40
柳州
 
 
5
 
 
27
 
 
8
3
43
玉林
9
6
7.5
33
14
24
14
9
11
 
45.5
梧州
12
9
10.5
25-220·
20
22.5
9
7
8
 
44
柳州
 
 
5
 
 
31
 
 
13
3
52
玉林
13
8
10.5
 
 
 
22
1
15.5
 
 
柳州
 
 
 
 
 
 
 
 
 
1
约203·
·指越冬幼虫经过日数
3.2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表7  三化螟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项    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本田卵量(块/亩)
<100
100~200
201~300
301~400
>400
秧田第三代卵量(块/亩)
<1000
1000~2000
2001~4000
4001~6000
>6000
白穗率(%)
<1
1~2
2.1~4
4.1~7
>7
估计损失率(%)
<1
1~2
2.1~4
4.1~7
>7
面积比率(%)
>80
≥20
≥20
≥20
≥20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访问统计 | 站点地图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中心联系。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电话:0771-2182500、2182501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771-2182857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8号(530021)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