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植物保护专栏>>技术服务>>规范规程

稻象甲测报调查规范

2016-05-18 11:40     来源: 本站
【字体: 打印

稻象甲测报调查规范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成虫调查

1.1.1 糖醋草把诱集

于春耕前,选择夜间气温升至15℃时的晴天,连续或隔日诱2~3次。在不同春花作物类型田的田埂上或田间进行草把诱集。用15根稻草对折缚成草把,蘸上1:1:6的糖、醋、水溶液。每块田的田埂或田间投放5~10个草把,每草把间距3~5m,傍晚放把,清晨收把,将虫拍在瓷盘中计数。将结果记入表1。

表1  稻象甲糖醋诱集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雌(头)

雄(头)

合计(头)

天气状况

备注

1.1.2 灯光诱集

成虫越冬地区从3月底开始诱集,幼虫越冬地区于5月上旬开灯诱集,到成虫终见后5天结束。每天清早将诱获的成虫取回室内计数,并区别种类和性别。将检查结果记入表2。

表2  稻象甲灯诱逐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雌(头)

雄(头)

合计(头)

天气状况

备注

1.1.3 成虫密度调查

春耕前,选择夜间气温升至15℃时的晴天,调查1次。水稻移栽后5~7天调查1次。春耕前,在进行糖醋草把诱集的地点进行;水稻移栽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早、中、迟栽类型田2~3块,作为调查田块。春耕前,在进行糖醋草把诱集的不同春花作物类型田的田埂上或田间查10~30㎡;水稻移栽后,随机取样,每块田查5点,每点查10丛稻,结果记入表3。

表3  稻象甲成虫密度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调查作物

调查面积(㎡)

或丛数(丛)

成虫密度

(头/㎡或头/百丛)

备注

1.2  幼虫密度调查

1.2.1 越冬期调查

在冬前、春季翻耕前、翻耕耙平后和水稻移栽后进行4次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冬作物类型田各2~3块,作为越冬期调查田块。每块田随机选10点,每点调查0.1㎡或一个稻桩范围内的土表成虫和土下幼虫数、蛹数,水稻移栽后每点调查10丛稻成虫数。将结果记入表4。

表4  越冬期稻象甲幼虫密度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调查作物

类型田

调查面积(㎡)

或丛数(丛)

幼虫密度

(头/㎡或头/百丛)

备注

1.2.2 发生期调查

从移栽后开始,至成虫消失止,每5天调查1次。选择移栽期和品种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早、晚稻田3~4块,作为发生期调查田块。每块田随机选10点,每点查10丛稻。在早稻移栽后15~20天和晚稻移栽后10~15天,调查成虫的同时,每点拔取半丛稻剥查卵量、卵孵情况。在幼虫稳定期(高龄幼虫期)直接挖取10丛稻,均用塑料窗纱包好,用水洗去泥土,查虫。将结果记入表5。

表5  发生期稻象甲幼虫密度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品种

类型田

生育期

调查丛数

总卵数

孵化卵数

幼虫密度

(头/百丛)

1.3  化蛹羽化进度

主要以幼虫越冬的一代区,在春季5月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隔3~5天调查1次。选择虫口密度较高的田块2~3块,作为调查田块。随机取样,每块田5点,每点查10丛稻。将结果记入表6。

表6  稻象甲蛹羽化进度调查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地点

世代

品种

生育期

蛹虫数(头)及百分比(%)

蛹小计

蛹壳

蛹数

雌蛹数

数量

%

2  预报内容与方法

2.1  发生期预测

可采用期距法,也可根据历年灯下诱虫高峰期(日)与本田成虫盛发期的相关性,预测田间越冬代成虫高峰期,或根据早稻田成熟前排水后天数与化蛹羽化进度的相关性预测田间第一代成虫发生期。

2.2  发生量预测

3.2.1 有效基数推算法 

根据春季春耕前成虫密度和一代成虫转化率调查,按下面公式推算早、晚稻田成虫密度。

早稻田成虫(头/h㎡)=观察区春耕前各冬作类型田每公顷成虫量×各类型田总面积÷早稻面积×春耕前到移栽后成虫减少率

晚稻田成虫(头/h㎡)=观察区幼虫稳定期每公顷虫量×早稻成虫转化率×成虫羽化至晚稻本田初期成虫存活率

3.2.2 回归相关法

越冬代成虫预测,可根据年份间或田丘间春季翻耕前草把成虫诱虫量与早稻移栽后5~7天田间调查的实际成虫量的相关性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或根据灯下成虫诱集量与田间实际成虫发生量的相关性建立预测式进行预测。

第一代成虫预测:根据各地年份间或田丘间早稻后期幼虫密度与晚稻移栽后成虫密度的相关性建立观测式进行预测。

4  防治指标

对播后10~15天的秧田和移栽后5~7天的大田进行1次成虫密度调查,当秧田在0.1㎡有0.5头成虫,应进行防治。本田每丛稻有0.25只成虫或3~4头老熟幼虫,产量损失率在3%左右,应进行防治。

    访问统计 | 站点地图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中心联系。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电话:0771-2182500、2182501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771-2182857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8号(530021)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