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植物保护专栏>>技术服务>>病虫情报

2025年上半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预报

2025-03-27 08:35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
【字体: 打印

根据我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结合去冬今春气候特点、病虫源基数及历史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上半年我区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41亿亩次,其中稻飞虱、水稻纹枯病呈偏重发生态势,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柑橘溃疡病、柑橘红蜘蛛、柑橘潜叶蛾、荔枝霜疫霉病、荔枝蒂蛀虫、甘蔗黑穗病、甘蔗螟虫、甘蔗蓟马、黄曲条跳甲、菜蚜、鼠害等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一、发生趋势

(一)水稻病虫。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预计发生面积3085万亩次。

1、稻飞虱。预计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920万亩次,全区普遍发生。其中,桂东南、桂东北及沿海的局部稻区发生相对较重。

2、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80万亩次,全区普遍发生。其中,桂东北大部及桂东南、桂西南、沿海的局部稻区发生相对较重。

3、二化螟。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次。全区普遍发生。其中,桂中、桂西、桂西南、桂东南局部偏重发生。

4、水稻纹枯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35万亩,全区普遍发生。其中,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局部稻区发生相对较重。

5、稻瘟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次,历史发生区及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稻区发生相对较重。

此外,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粉虱、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水稻根结线虫、稻螨、稻蝽蟓、稻曲病、水稻跗线螨等在部分稻区将有不同程度发生。

(二)玉米病虫。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其中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预计发生面积790万亩次。

1、草地贪夜蛾。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20万亩次。

2、玉米螟。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次。

3、玉米蚜虫。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95万亩次。

4、玉米纹枯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5万亩次。

5、玉米大斑病。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90万亩次。

此外,玉米南方锈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铁甲虫等在局部玉米种植区将有不同程度发生。

(三)果树病虫

1、柑橘病虫。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其中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痂病、柑橘炭疽病、柑橘红蜘蛛、柑橘木虱、柑橘潜叶蛾、柑橘锈壁虱、柑橘蚧类、柑橘粉虱、桔小实蝇预计发生面积1990万亩次。

1.1柑橘炭疽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10万亩次。

1.2柑橘溃疡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60万亩次。

1.3柑橘疮痂病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

1.4柑橘红蜘蛛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90万亩次。

1.5柑橘木虱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95万亩次。

1.6柑橘潜叶蛾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90万亩次。

1.7柑橘锈壁虱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40万亩次。

1.8柑橘蚧类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40万亩次。

1.9柑橘粉虱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5万亩次。

1.10桔小实蝇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

2、荔枝病虫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其中,荔枝霜疫霉病、荔枝蝽蟓、荔枝蒂蛀虫发生面积280万亩次。

2.1荔枝蝽蟓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90万亩次。

2.2荔枝霜疫霉病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

2.3荔枝蒂蛀虫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10万亩次。

(四)甘蔗病虫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其中,甘蔗黑穗病、甘蔗螟虫、甘蔗蓟马、甘蔗绵蚜、甘蔗锯(土)天牛预计发生面积1460万亩次。

1、甘蔗黑穗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60万亩次。

2、甘蔗螟虫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次。

3、甘蔗蓟马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80万亩次。

4、甘蔗棉蚜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次。

5、甘蔗锯(土)天牛预计轻局部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次。

(五)蔬菜病虫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中等,其中,小菜蛾、黄曲条跳甲、菜蚜、菜青虫、斜纹夜蛾、白菜霜霉病、白菜软腐病、瓜类疫病预计发生面积1000万亩次。

1、小菜蛾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次。

2、黄曲条跳甲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次。

3、菜蚜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10万亩次。

4、菜青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60万亩次。

5、斜纹夜蛾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10万亩次。

6、白菜霜霉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

7、白菜软腐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次。

8、瓜类疫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次。

(六)桑树病虫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其中,桑疫病、桑螟、桑红蜘蛛预计发生面积120万亩次。

1、桑疫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

2、桑螟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次。

3、桑红蜘蛛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次。

(七)其它有害生物

1、鼠害预计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50万亩次,全区普遍发生,山区、旱地发生偏重。

2、草害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60万亩次。

3、福寿螺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90万亩次。

4、蝗虫飞蝗: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0.19万亩次,在桂中局部地区发生。土蝗:预计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次。

二、主要依据

(一)病虫源基数

3月上中旬各地进行病虫源基数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稻飞虱灯诱虫量偏少;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偏少;二化螟、三化螟冬后虫量偏多;水稻纹枯病菌核量偏少;玉米铁甲虫虫量偏少;甘蔗螟虫虫量在桂南局部偏高;柑橘木虱大部持平至偏高;害鼠大部属常年值。

1、稻飞虱。灯下始见期同比接近,灯下虫量同比偏低,统计202531日到15日浦北等30个县(市、区)总诱虫量为215头,同比减少24.3%;其中,浦北县共诱虫94头,占总数的43.72%,同比减少46.59%

2、草地贪夜蛾。截至319日,全区有20个县(市、区)调查发现幼虫为害。全区累计发生面积1.83万亩次。近期各发生县(市、区)田间调查,幼虫百株虫量平均1.9头,高的18头;被害株率平均3.3%,高的23%

3、水稻钻蛀性螟虫。二化螟、三化螟越冬代死亡率较上年同期偏低。统计44个县(市、区)各类型田二化螟加权平均残虫量3734/亩,同比增58.96%,桂中大部稻区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多;统计37个县(市、区)各类型田三化螟加权平均残虫量550/亩,同比增加6.82%

4、水稻纹枯病。统计宾阳等25个县(市、区)3月上旬越冬菌核量,各类型田平均菌核量为4.35万粒/亩,同比减少11.80%

5、玉米铁甲虫。据隆林等24个县(市、区)冬后虫源调查,杂草地发现有虫站点数为4个,每平方米有虫一般0.01~3.7头,大化县高达10头(去年没发现有虫)。甘蔗地发现有虫站点为隆林、东兰等2个,隆林县百丛平均有虫167头,同比减少52.82%,最高达500头;东兰县百丛平均有虫1.43头,同比减少28.5%

6、甘蔗螟虫3月上中旬各地调查,桂南蔗区枯心率平均1.91%,高的12.5%,同比偏高;亩卵量150-650头,高的1000-2850头;亩残虫量22头。

7、柑橘木虱。全区普遍发生,虫量大部同比偏多。桂东南调查,平均虫口密度1~3/百梢;桂东北每株有虫一般 0.20.3头,个别失管果园高达50头以上。

8、鼠害。各县调查,桂北、桂东北、农田害鼠密度一般为0.3~0.9头/亩,高的3.1/亩;农田盗洞率一般8%~26.5%,平均捕获率7.33~8.8%;旱地盗洞率为8%~20.4%,平均捕获率为10.8%;农舍平均捕获率为13.2%,亩有鼠平均0.98 头。武宣县旱地和稻田田间害鼠密度与常年同比均有小幅上升,旱地害鼠平均2.4/亩,水稻田平均1.3/亩。

(二)农事活动

截至321日,全区春种农作物已播2955.06万亩,同比快14.34万亩,完成春播意向的60.16%,其中,粮食作物已播788.26万亩,同比慢14.69万亩,完成春播意向的38.56%;经济作物已播2166.80万亩,同比快29.03万亩,完成春播意向的75.57%;油料已播188.44万亩,同比快2.06万亩,完成春播意向的66.90 %。其中,全区早稻已插199.22万亩,同比慢16.56万亩;春玉米已播494.76万亩,同比慢0.66万亩;甘蔗已播1155.83万亩,同比快12.10万亩;蔬菜已播526.45万亩,同比快20.23万亩;花生已播187.21万亩,同比快3.13万亩。各地的春插春种不平衡,使得全区的各类农作物生育期相对拉长,桥梁田的增多,对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有利。

(三)气候因素

20251月全区平均气温13.2℃,比常年同期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6高;全区平均降水量11.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20252月,全区平均气温11.8℃,比常年同期偏低1.8;全区平均降水量30.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5%。气温暖和,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和越冬。据广西气象服务中心预报:预计今年汛期全区平均总降水量接近常年,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转折明显。暴雨集中期桂北出现在56月,区域性、阶段性暴雨洪涝出现风险高。利于迁飞性害虫的迁入为害和流行性病害发生流行。

三、防治意见

(一)加强监测预警,科学研判发生趋势广西作为我国重大迁飞性害虫境外入侵和繁殖的第一站,各地需立足战略高度,加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周报、“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灾害实时汇报”等工作制度,坚持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实时掌握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控。

(二)加大经费投入,夯实测报与防控基础充分认识病虫测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投入必要的监测经费,落实病虫防控责任、资金、人员、物资、技术到位,确保植保部门田间调查、信息传递、预警发布等工作顺利开展。

(三)推进绿色防控,落实关键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分区域、分作物实施精准防控。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普及提高病虫防治技术,组织基层防治网络,开展群防群治,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访问统计 | 站点地图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中心联系。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电话:0771-2182500、2182501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771-2182857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8号(530021)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