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秋局长在宣传贯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座谈会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
(2012年7月26日)
为期1天半的宣传贯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座谈会就要闭幕了,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各方就贯彻落实《规划》达成了共识。特别是来自发改、财政等20个部门的代表共同为贯彻落实《规划》出谋划策,对于下一步推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昨天,高鸿宾副部长深刻阐述了《规划》出台的重大意义,并对下一步落实《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三个讨论组的召集人,介绍了各组讨论情况。下面,我结合会议讨论情况,就贯彻落实高部长讲话精神,做好中长期规划实施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动物防疫工作机遇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个1号文件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这次《规划》的出台,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方面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政策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们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规划》精神,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立信心、抓住机遇,努力推动动物防疫事业科学发展。
一要深刻理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新定位。从兽医工作发展历程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兽医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兽医工作范围不断扩展,工作重心不断调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重要的动物传染病实施了大规模的群体免疫措施,以保障畜牧业正常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动物、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给出了新的定位,明确指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把动物疫病防治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清新形势下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深刻理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新要求。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重大动物疫病发病范围缩小、发病频率降低,发病强度减弱,使得启动实施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成为可能。《规划》明确提出实现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向消灭净化过渡,这是对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新要求。我们要在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消除重点动物疫病的兽医卫生措施,达到最终消灭动物传染病的目标。
三要深刻理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新布局。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畜牧产业布局、动物卫生状况、自然地理条件存在显著差异,要实现疫病的净化消灭,必须依据各地的现实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规划》打破传统的“齐步走”和“一刀切”,在全国整体谋划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带三区”布局,是创新动物防疫工作的新构想,为进一步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指明了方向。做好“一带三区”的动物防疫工作,能够有效带动全国整体工作,提高防治资源利用效率。
四要深刻理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新策略。多年来,我国实施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为核心,坚持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对控制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动物养殖数量和规模的提高扩大,需要对防治策略作出适度适时的调整,以形成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动物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规划》立足保障畜牧业发展需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需求,提出了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畜禽健康促进和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三大策略,为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规划》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如何凝聚行业和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智慧,抓住机遇,用好规划,切切实实地推进工作,是兽医系统面临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不懈怠,不折腾,一心一意抓好落实。
二、努力开创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工作局面
《规划》明确了16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和13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层面要本着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原则,着力组织实施禽流感、口蹄疫和布鲁氏菌病三个专项病防治计划,三个专项计划的实施带动兽医机构队伍健全和能力提升,带动政策法制完善和机制形成,从而推动其他疫病的控制和消灭,形成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动物疫病防治新局面。
第一,要准确判断疫情现状。尽管近年来,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病范围缩小、发病频率降低,发病强度减弱已经成为总趋势。但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口蹄疫和禽流感在我国部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环境中病毒污染严重,动物机体存在免疫携带病原情况,当免疫失败时就会出现免疫临床发病现象。另外,口蹄疫和禽流感两种病毒容易变异,疫情形势严峻。布鲁氏菌病疫情在北方地区快速回升,且有逐步向全国扩散蔓延的趋势。这是三个病实施防治计划的背景,不能回避。我们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起点,采取措施不断推进重点病种从免疫携带病原向免疫临床无病例和不携带病原过渡,逐步清除机体和环境中的病原,为实现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
第二,要牢牢把握专项病防治目标。首先要认识到规划的阶段性,从目标来看,《规划》确定的优先防治疫病,除了马鼻疽和马传贫外,其他疫病并没有设定终点,就是在规划期内,完成阶段性目标。《规划》分2015和2020两个时段,对禽流感、口蹄疫和布鲁氏菌病三个病种提出了明确的考核标准。口蹄疫的考核标准是:到2020年,A型要达到全国免疫无疫;Asia-1型要达到全国非免疫无疫;关于O 型口蹄疫,北京等6个省份实现免疫无疫,其他省份维持控制标准。我国已经加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实施的东南亚和中国口蹄疫防控行动(SEACFMD),该行动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的防治目标是实现免疫无疫。我们在制定口蹄疫防治目标时,还要考虑与SEACFMD目标相衔接。禽流感的考核标准是:到2020年,无规定疫病区等优势区域达到非免疫无疫,北京等8个省份达到免疫无疫,其他区域维持控制标准。布鲁氏菌病的考核标准是:河北等11个省份维持控制标准,海南消灭,其他区域净化。各省在制定本省疫病防治规划时,要实现三个专项病种的防控目标。
第三,要合理设定防治路径。在目前的疫情条件下,要实现《规划》确定的防治目标,必须科学设定防治技术路线。三个病中,口蹄疫是最有把握实现防治目标的,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先例,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实现了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像菲律宾,经济水平、养殖模式跟我们很接近,已经实现了免疫无疫。今年6月在泰国曼谷全球口蹄疫大会上OIE和FAO联合提出了全球口蹄疫防控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各个国家按照阶段性控制策略(PCP)逐步消除口蹄疫,最终实现全球家畜无口蹄疫的目标。我国口蹄疫防治计划一定要与全球口蹄疫防控战略框架相一致。对A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采取全国范围内同步控制和消灭策略。对O型口蹄疫,采取分阶段、分区域控制策略。引导在防疫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建设免疫无口蹄疫或非免疫无口蹄疫区域。禽流感的情况要比口蹄疫复杂,下一步的防治路线主要考虑基于流行率和病毒变异的动态变化,适时在强制免疫、免疫扑杀并举、监测清群等不同策略中做出科学选择。定期评估家禽卫生状况,根据专项防治计划实施进展,及时调整免疫、监测、扑杀、检疫监管等技术措施。关于布鲁氏菌病,要稳步推进定期检测、分区免疫、强制扑杀等综合防治措施。按照畜间和人间疫病发生和流行程度,将全国划分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和净化区三个区域。一类地区以免疫和检疫为主,二类地区以监测和扑杀为主,净化区以监测和无疫认证为主。严格控制活畜从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流通。通过逐步压缩一类和二类地区范围,不断扩大净化区范围,最终实现全国性非免疫无疫。
第四,要不折不扣落实关键措施。免疫、监测、动物移动控制、扑杀是实施防治计划的关键措施。免疫是动物疫病防治计划实施初期的基本措施。对于口蹄疫和禽流感,在防治计划实施前期,要在全国范围采用高效苗高密度高频次免疫覆盖,清除动物机体内的病毒,条件具备后,经过严格评估,启动免疫退出机制。免疫过程中要依托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兽医站和村级兽医室,构建基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网络,强化疫苗物流冷链和使用管理。推行在乡镇政府领导、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下,以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以村级防疫员、执业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为技术依托的强制免疫模式。关于布鲁氏菌病,仅在一类地区省份启动全面免疫,扎扎实实免疫三年后力争退出,进入到检测净化阶段。监测工作始终贯穿于防治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动物疫病监测数据,是评价防治目标是否实现的唯一依据。充分发挥各级疫控技术支持机构和专业实验室在动物疫病诊断和病原学监测中的作用,要注重激活县级实验室活力,充分发挥县级兽医实验室设备和人员的作用,实验室的工作要与乡镇站开展的防检疫工作紧密相联,县级实验室要掌握辖区内动物疫情信息,从而形成全国具有地理意义的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数据。动物移动控制在阻断疫病传播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防止活畜禽从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移动,防止疫情循环往复。目前我国动物和动物产品大流通大调运的格局已经形成,加强动物移动控制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下一步即将启动实施的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对一类、二类和净化区之间的动物移动做了严格限定,这个计划实施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动控制工作。
第五,要科学建立评价考核机制。计划实施过程中,及时评估各项防控措施的成效非常重要。要合理构建防控工作评价体系,科学评价防控工作成效。评价防控成效不能只以疫情发生情况为依据,更不能只停留在工作表面。不仅注重疫苗是不是打下去了,还要看免疫后是否有效清除了病原;不仅注重监测样本采集数量,还要看监测结果;不仅注重突发疫情应急的有效处置,还要看扑灭疫情后是不是能有效地维持无疫状态;不仅注重防止疫病跨区域传播,还要从源头实施疫病净化;不仅注重总体防治状况,还要实现优势区域的率先发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针对兽医机构绩效考核制定了兽医机构运作效能评价工具(PVS),可以参照这一系统,结合我国实际,综合考虑机构能力、防控措施、防控决策等因素设定科学的防控工作评价指标,建立适合我国兽医工作的考核体系。
第六,要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目的是调动地方和中央两个积极性。国家层面重点制定实施口蹄疫、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3病种的防治计划。中央财政的投入将主要向这几个疫病的防治工作倾斜。国家层面还将关注马传贫和马鼻疽消灭工作,继续组织实施血吸虫病、包虫病防治计划,推动出台狂犬病防治计划。对其他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国家层面制定防治指导意见,主要依靠各地的力量进行防治。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既要与国家计划相衔接,又要解决本地重点疫病的防控问题。
三、积极营造良好和谐的动物防疫工作环境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多部门、多环节和全社会的参与。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借《规划》出台的机遇,加大与各有关方面、各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力度,营造和谐良好的外围工作环境。
一是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国务院明确规定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同时还要明确的是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各地兽医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与各个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营造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良好环境,形成政府、企业、协会和行业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防治机制。
二是推动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动物防疫财政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免疫补贴、扑杀补贴、无害化处理补贴、基层防疫补贴等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规划》内容实施疫病扑灭计划,需要调整和完善相关财政支持政策。对于已经有明确规定的政策措施,要不遗余力地加以贯彻落实。对于需要新增的扶持政策,要加强调研,全面分析科学性和可行性,及早提出。
三是推动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OIE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健全兽医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必要时启动《动物防疫法》修订工作,及早谋划《兽医条例》制订工作。根据落实《规划》的需求,完善有关制度。强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活畜禽跨区域调运、动物流通检疫监管等有关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是推动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工作条件的改善。2004年以来,国家累计安排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80多亿元,基本建立健全了中央、省、县、乡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动物疫病监测、检疫监督、兽药质量检测和兽药残留监控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随着单项病防治计划的实施,免疫、监测、检疫监管等措施的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各地要研究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编制新一轮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
今年是《规划》实施开局之年,是打基础的一年,是对动物疫病实施扑灭计划顶层设计的一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直接关系到《规划》的实施成效。中央层面要抓紧制定专项病防治计划,尽快下发各地。各地兽医部门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明确防治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各地要精心谋划,周密安排,结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要求,扎实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实现“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关于重大动物疫病。当务之急是禽流感。前一阶段,宁夏、甘肃、新疆兵团发生几起禽流感,从序列分析看,病毒出现了变异。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要及时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各地要在辖区内选择合适的疫苗,加大免疫力度,强化疫情监测,及时消除疫情隐患。关于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总体形势比较稳定,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关于仔猪传染性腹泻,今年要及早准备,特别是去年高发区域,要加强消毒、技术培训等综合性防治措施,要提高养殖者自主防疫意识。关于非洲猪瘟,当前疫情已经传播到俄罗斯,对我国新疆、黑龙江边境地区构成很大威胁。我国养猪数量居世界第一,非洲猪瘟一旦传入,将会对我国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一定要严防死守,关键是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如果有疫情传入,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同志们,贯彻落实“中长期规划”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努力推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