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桂林茶树资源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员梁月超主持选育的茶树新品种“桂茗29号”、“桂茗154号”于2025年3月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品种登记证书。2个品种是以观测站为平台,基于连续多年的观测数据选育而成。
2个新品种亲本是福鼎大白茶有性群体种,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2010年3~4月,选育人员从广西茶科所种植有近50年的福鼎大白茶有性系群体种茶园中通过表型性状观察筛选芽早、芽密、性状优质单株197株,通过挂牌标记、单株重复采样审评等工作,初步选出香气滋味等综合性状优异单株23个并进行扦插繁育,2010年底在广西茶科所建立单株品比试验园进行种植,对23个茶树品系开展田间调查及单株母树采样反复制作绿、红茶样品感官审评,最终确定桂茗29号桂茗154号为品质优良的新品系。2015年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在贺州、桂林、河池3地开展4个新品系的适应性研究,种植后前三年主要是对各参试对象的移栽成活率、植株形态、抗逆性、生长状况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后三年主要是对新梢性状、营养芽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生化成分、不同茶类适制性及抗逆性等指标进行了系统鉴定和评价。主要的观测检测数据为:
“桂茗29号”主要特征:
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树姿半开张,生长势强,分枝部位低,分枝较密。叶片向上着生,中等椭圆形,叶色黄绿,叶面平,叶缘平,叶片先端形状钝,叶质中等,叶片长9.06厘米,叶片宽4.2厘米。盛花期为每年12月中旬,花托5枚,萼片3枚、呈绿色,花萼无茸毛,花冠直径3.4cm,花瓣白色、5枚,花瓣质地薄,子房茸毛中等,花柱裂位中、3裂,雌蕊高于雄蕊,花柱长度0.9cm。果实肾形、梅花形,果实大小2.0cm,果皮厚度0.6mm,种子球形、半球形,棕褐色,种径大小1.4cm。
“桂茗29号”主要特性:
①物候期:开采期一般为3月中旬,比福鼎大白CK早2天左右开采,休眠期无明显差别,整个生长期比CK长2~5天。
②鲜叶产量:第1生长周期(2019年)每666.67m2平均产鲜叶296kg,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3.7%;第2生长周期(2020年)每666.67m2平均产鲜叶304.6kg,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3.4%。
③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春季一芽二叶生化样含茶多酚16.1%、氨基酸4.2%、咖啡碱3.4%、水浸出物45.6%。
④制茶品质:适制绿茶、红茶。制绿茶较紧结、略卷曲、微有毫、深绿偏黄;汤色较绿、明;香气清高、花香显、有栗香;滋味较甘醇、较鲜爽、微涩;叶底较嫩匀、微有芽、黄绿暗。制红茶外形紧实略卷曲、微有毫、较乌;汤色深橙红明亮;香气高甜、有果香、有蜜香;滋味较甘醇较鲜爽、微涩;叶底嫩匀、微有芽、红艳明亮。
⑤抗逆性:抗寒、抗旱性强,抗病性(茶炭疽病)为抗(R),抗虫性(茶小绿叶蝉)为感(S)。
“桂茗29号”植株
“桂茗29号”新梢
“桂茗29号”登记证书
“桂茗154号”主要特征:
灌木型、中芽种。树姿半开张,生长势强,分枝部位中,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着生,中等椭圆形,叶色黄绿,叶面平,叶片边缘锯齿浅,叶片先端形状钝,叶质中等,叶片长7.3厘米,叶片宽3.4厘米。盛花期为每年12月中旬,花托5枚,萼片3枚、呈绿色,花萼无茸毛,花冠直径3.8cm,花瓣白色、4枚,花瓣质地薄,子房茸毛中等,花柱裂位中、3裂,雌蕊高于雄蕊,花柱长度0.8cm。果实球形,果实大小2.3cm,果皮厚度0.7mm,种子球形、肾形、四方形,棕褐色,种径大小1.6cm。
“桂茗154号”主要特性:
①物候期:开采期一般为3月中旬,发芽期及休眠期与福鼎大白CK相当。
②鲜叶产量:第1生长周期(2019年)每666.67m2平均产鲜叶290.1kg,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1.6%;第2生长周期(2020年)每666.67m2平均产鲜叶298.3kg,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1.2%,3年鲜叶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高6.9、6.3、3.3kg。
③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春季一芽二叶生化样含茶多酚17.6%、氨基酸4.6%、咖啡碱4.0%、水浸出物45.6%。
④制茶品质:适制绿茶、红茶。绿茶外形尚细紧略卷曲、显毫、绿,汤色尚嫩绿、明,香气清高嫩香显、略有花香,滋味甘醇、鲜爽、微涩,叶底较嫩匀、略有芽、黄绿。红茶外形较紧实略卷曲、有毫、棕褐,汤色红、较明亮,香气清甜、有果香、有毫香、微青,滋味尚浓醇、鲜爽、略涩,叶底嫩较匀、微有芽、红艳明亮。
⑤抗逆性:抗寒、抗旱性强,抗病性(茶炭疽病)为抗(R),抗虫性(茶小绿叶蝉)为感(S)。
“桂茗154号”植株
“桂茗154号”新梢
“桂茗154号”登记证书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