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茶饮是现制茶饮发展进程中衍生出的新表现形式,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新式茶饮以优质茶叶、天然新鲜原料为主,辅以不同萃取工艺提取制备的浓缩液,并加入牛奶、珍珠或芋泥等不同食材经调制组合而成。与传统茶饮不同,新式茶饮更追求产品原料的新鲜、调饮技术的新颖、产品定位的新潮。根据艾媒咨询2023年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运行状况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稳定增长,全年的市场消费规模已达到3333.8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749.3亿元,新茶饮门店数量达到50万家。
01现制茶饮及茶原料发展历程
现制茶饮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后,进入到现如今现制茶饮3.0时代——新式茶饮时代。茶叶作为现制茶饮产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多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2022年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及《中国现制茶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2-2029)》等报道,现制茶饮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90~1995年的茶饮粉末冲调时代,属于茶饮的起步期,并无品牌概念,消费者对于茶饮产品也主要追求物美价廉、性价比高,以满足饮用需求为主,产品价格普遍在10元以内,主要茶原料为速溶茶和茶粉。
第二个阶段为1996~2015年的传统街头连锁茶饮时代,属于茶饮的发展期,开始出现品牌连锁概念,消费者也开始关注产品本身,价格普遍在10~20元,主要使用茶末或普通茶叶做基底茶制作饮品。
第三个阶段为从2016年发展至今的新式茶饮时代,属于现制茶饮的蓬勃期,开始以优质茶原料为产品基础,以品牌文化为核心,打造自身专属品牌文化和产品特色,为满足不同消费者饮用需求、情绪需求和社交需求,价格也出现平价、中价以及高价三个梯度差异,主要使用天然优质的茶叶原料为基底萃取制作饮品。
02新式茶饮茶原料核心品类
新茶饮企业选用的茶原料多来自广东、云南、广西、湖北、四川、福建、浙江、台湾、斯里兰卡、印度等茶叶产地,寻茶足迹逐渐勾勒出各品牌特有的“好茶地图”。在品类覆盖上,目前新式茶饮常用的茶原料以绿茶、红茶、乌龙茶为主,逐步拓展至传统的六大茶类均有涉及。
其中绿茶原料主要以窨花绿茶为主,典型代表产品有茉莉绿茶、桂花龙井、栀子绿茶等,其次是各地区代表性名优绿茶,如龙井茶、碧螺春茶等。
常用的红茶原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红碎茶为主体的拼配红茶,主要用于消费者熟知的奶茶产品中,典型代表有斯里兰卡CTC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云南滇红;另一类是近年来兴起的特色高香红茶,以红条茶为主,主要用于鲜乳茶产品中,典型代表产品有金牡丹红茶、金观音红茶等。
常用的乌龙茶原料品类则比较多,消费群体对乌龙茶底风格的偏好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如华南地区偏好鸭屎香乌龙茶,华中、华北地区偏好岩骨花香大红袍乌龙茶,华东地区偏好清香型乌龙茶等。
此外,消费需求更加聚焦香气,追香热度显著提升。调香茶原料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以乌龙茶为茶底的调香茶居多,典型代表有白桃乌龙茶、山茶花乌龙茶、竹香乌龙茶等。虽然近年来窨花茶原料占比在逐年增加,使得新式茶饮中调香茶用量稍有降低,但由于受鲜花窨制效果和窨制成本的限制,调香茶、窨花茶原料并存将会是新式茶饮茶原料供应链中长期存在的现象。
03新式茶饮茶原料当前供应遇到的问题
1、新茶饮原料产销总量与风味质量发展不平衡
从进入新式茶饮时代到现在,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发展期,新式茶饮门店数量猛增,全国门店数量已经超过50万家,导致新式茶饮用原料茶需求量逐年增加,单一茶企的茶园产能已经不能满足茶饮品牌茶叶需求量,迫使新式茶饮茶原料供应商选择“自加工+收购”的模式来满足新茶饮市场的规模化供应需求。同时新式茶饮内生结构的改变——大品牌连锁化率增加,小规模门店数逐步萎缩,也使得新式茶饮市场对茶原料供应提出了新的需求——风味稳定且能规模化长期供应。
因此,茶叶需求量的大量增长与大品牌对茶原料长期风味稳定供应的双重需求,给新式茶饮茶叶供应企业长期稳定供应茶原料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产能无法满足大批量茶原料的稳定供应的情况下,对新式茶饮茶叶供应企业茶叶拼配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了茶饮品牌开始布局茶叶上游供应链,自建茶园茶厂。
2、茶叶供应链建设加重企业产销成本
随着新式茶饮企业对茶叶原料需求量的增加,风味要求的提高,新式茶饮品牌对茶叶的上游供应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茶饮品牌开始布局茶叶上游供应链建设,承包茶园,自建茶厂,从源头把控原料质量标准,组建专业的技术人员拼配茶叶,建立种植、加工、开发、拼配于一体的茶叶供应新模式。如古茗在浙江临平、广西横县自建茶厂;喜茶在贵州梵净山建立了面积达33.3公顷(500亩)的自有茶园等。茶叶供应商想要寻求新的合作,则需要向茶饮品牌提供同品质甚至质量更好但价格更低的产品。这增加了茶叶供应商的产销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促使整个新式茶饮茶原料产业向“平价高质”的方向发展。
3、花茶供需关系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近年来随着用于茶叶窨制的茉莉花、栀子花、桂花等鲜花全线涨价,茶饮用窨花茶原料成本也在逐年增长。茉莉花价格从往年20~40元/千克涨到现如今的40~85元/千克,栀子花从20元/千克涨到如今的60元/千克,桂花从往年40~60元/千克涨到超过60元/千克。花价普遍涨幅20元以上,预计还会继续涨价。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消费需求的转变,一方面近年来以农夫山泉为首的无糖茶饮料对窨花茶需求大增,抢购了一大批窨花茶原料。另一方面在新式茶饮产品中热卖产品水果茶、轻乳茶均用到窨花茶,窨花茶占比增加,大品牌茶饮企业为保证供应需求,提前大批量采购,导致窨花茶原料紧缺,供不应求,促进了鲜花等窨花茶原料的全面涨价。
04新式茶饮茶原料未来发展趋势
1、茶原料加工高质化、标准化和数字化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新茶饮2022年连锁化率高达55.2%,核心成熟商圈调查数据更是高达80%。高度连锁化促使茶饮品牌加强了对口碑的重视程度,而饮品风味则是口碑的基石。
目前新茶饮品牌的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前端门店和中端运营,后端茶原料由于品类众多,加工工序复杂,高质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做得还不够到位,相较于乳品、包装饮料和咖啡等已经具有更高标准和数字化程度,茶原料目前在供应链环节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如何通过原料增值利用、定向加工和精准拼配技术,来维持茶原料规模化供应和风味稳定是未来新茶饮茶原料加工端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
未来茶叶原料生产加工可引入“配料思维”,为新茶饮企业提供专用风味原料茶供其自主拼配使用,如定向加工花香、浓香、豆香等不同风味类型茶原料,清鲜、鲜浓、鲜醇、鲜甜等不同滋味规格茶原料,将成品茶风味调配权交还给新茶饮企业,以此来提高茶原料的适配性。
此外也可以通过加工工艺定向升级、茶饮品原料茶降涩增香技术、湿茶保鲜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数字化拼配等技术及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投入研发,改善原料品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标准化、自动化赋予茶叶更多可能,实现新茶饮茶原料“产、配、运、仓、销”的数字化,为后端茶原料加工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提供支撑,同时前端消费者的偏好变化也可以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传导至后端茶原材料进行“反向”定制,实现采集、分析、决策的闭环链路。
2、茶原料品质天然化和健康化
随着三年新冠感染疫情的影响,消费群体对产品天然属性、健康属性和品质属性的需求增强,以往常规的饮品加料组合方式已经无法为产品提供额外的价值了。
近年,古茗、奈雪、茶百道等品牌转换思路,以一个新的逻辑推出新品,主推天然健康的传统中国茶。在产品线上,主打以“茶”为亮点的新产品,如古茗连续上新茉莉花茶、桂花龙井、栀子绿茶、金牡丹红茶等多款书法杯爆款轻乳茶;茶百道则从品牌宣传入手,将原来的宣传语“鲜果与中国茶”改成了“好茶为底,制造新鲜”来进一步升级“茶”在其饮品中的地位;奈雪的茶则推出新中式茶馆,开设“奈雪茶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基于市场调研和科学研究,满足特定消费者特殊健康需求,进行技术研发,牵头制定《脱咖啡碱茶》供销合作行业标准。安徽农业大学则通过鲜叶预处理技术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开发具备天然风味的一种冷泡茶的制备方法。从市场品牌的选择、科研院所前沿研究的进展、市场监管部门的引导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来看,“更健康,更好喝”已然成为新茶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新茶饮产品风格会慢慢趋于本味,其中茶原料发展的趋势在于如何突出茶叶清爽不苦涩、有香气的特征,以及需要更新的技术在茶饮品中来实现还原茶的本味。
3、茶原料风格特色化和个性化
以往新式茶饮主要通过搭配不同的鲜奶、鲜水果以及小料等加料元素来迎合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根据《2024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报道,新茶饮已经进入多元细分赛道竞争模式,如何挖掘中国好茶背后的故事,通过特色化和个性化的茶叶实现价值升级,打造品牌特色,是新茶饮茶原料发展的新趋势。
除了进一步挖掘鸭屎香乌龙茶等特色小众茶品以及通过引入更多传统市场青睐的名优茶作为茶饮品茶基底外,更应该突破原有茶叶加工技术思维,融合不同茶类工艺,开发特色创新茶原料。如通过调控采后鲜叶逆境胁迫强度、隔离连窨技术等,解决中后期鲜叶原料所制茶叶香低问题,创制花香等高香型绿茶原料;运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闷烘降涩技术,降低中后期鲜叶原料生产的绿茶苦涩感,创制出味醇型绿茶原料等。
未来新式茶饮茶原料走平价高质方向是必然趋势,挖掘新的小众茶品类、把控上游鲜叶原料只是新茶饮原料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在自建茶园、提高准入标准之后,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六大茶类工艺,调整茶叶加工技术,打造新口感、新认知的茶底,在茶叶基底上创新组合、在香调上给予茶饮品牌端更多选择是未来茶饮原料供应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从新茶饮头部品牌的动作、消费者的关注度反映出:“茶”作为茶饮产品中的一个核心元素必将成为未来新茶饮市场的竞争焦点,对于消费者而言,价和质不是选择题,降价和不降质必须兼得,未来对新茶饮品牌的成本控制能力、供应链体系搭建必将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提前布局茶原料升级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杂志,2024年第3期文章《新式茶饮茶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页码:23-26,作者:肖志鹏,王家鹏,唐小林,范起业*。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