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茶科所专栏>>三茶统筹

为茉莉花茶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茉莉花病害防治

2024-12-13 10:34     来源: 中国茶叶
【字体: 打印

茉莉花属木樨科、素馨属,是热带和亚热带常绿或半常绿灌木。

近年来茉莉花因其清新的花香,成为各大新式茶饮品牌进行新品研发的优选对象。

茉莉花喜温怕寒,喜水不耐旱,怕积水,喜土壤肥沃与透气的环境。在茉莉花种植过程中,病害问题常常困扰着种植者,其中茉莉白绢病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具有较大危害的病害。

茉莉植株受其侵袭后,根系和茎部受损,不能正常吸收和运输水分及养分,致使生长受阻,最终枯萎死亡,大幅降低茉莉花产量。因此深入了解茉莉白绢病的发生特点,并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对于保障茉莉花以及茉莉花茶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介绍茉莉白绢病的发生特点,总结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技术,为防控茉莉白绢病及促进茉莉花健康生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茉莉白绢病病症、病原与为害特点

(1)白绢病病症与病原

茉莉白绢病常发于茎基部和根部,病症为变褐腐烂、皮层易剥落、有白色绢丝状薄膜,后期病部形成菌核。潮湿时菌丝会蔓延至下部叶片,产生绢丝膜和菌丝,导致叶片出现水渍状斑。

茉莉白绢病的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加深呈黄色、茶褐色至深褐色,呈油菜籽状大小,表面平滑,球形或近球形。白绢病菌是寄主广泛、致病性强的土传真菌,其寄主范围超过100个科500种,包括蔬菜、花卉、谷物、中药材和杂草等。一些常见的宿主包括豆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番茄、花生、烟草、茉莉和茶树等。

(2)白绢病发生特点

白绢病菌在侵染植株时会分泌多种物质,如非寄主特异性植物毒素、草酸和组织降解酶,草酸能使钙与果胶化合物分离、降低细胞壁pH以利于酶活性,共同破坏细胞壁致组织浸渍,病原体还会吸收浸渍营养,影响植物组织水分和养分运输,导致植物病变。

茉莉白绢病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形态在土壤、病株残体、杂草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4年以上,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引发病害。

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3~37 ℃,最适温度为28~34 ℃,微酸性至中性环境最有利于菌体生长,因此,每年4—10月发生为害,雨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病且最为严重。

连续种植茉莉花5年以上的田块,病菌数量积累较多,很容易导致白绢病的发生。白绢病病菌通常在田间土壤中繁殖侵染植株,以发病植株为中心,以1.5 m/年左右的速度向周围蔓延。在生产过程中,浇灌带菌水源、种植带菌种苗等农事操作会带来病原菌的传播。

2、茉莉白绢病绿色防控技术

茉莉种植过程中,白绢病发生率较高,具有易反复发作、发病面积大的特性。

实际生产中,因茉莉白绢病的为害多在茉莉花采摘期,为减少对茉莉花产量的影响,种植户通常采用过量的化学药剂防治茉莉白绢病。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以及化学品给环境造成影响的日益关注,也促使了植保研究人员寻找替代化学农药的防控策略,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茉莉种植应更加重视土传病原菌的绿色防治,以减少环境危害,避免抗性菌株的产生,并降低栽培成本。

农业、物理措施

(1)农业措施

对于茉莉新植园,尽量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无病害的地块种植,选种抗病品种迎春花、耳叶茉莉等。

茉莉栽培管理上,前期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可控制在每667 m² 4000~6000株,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良好。

根据茉莉花生长的不同阶段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与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田间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和杂草,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源。

物理措施

在物理措施上,可深翻耕作层,利用太阳紫外线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种植前筛选无病种苗,使用1%硫酸铜液或2%石灰乳浸泡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用水洗净后再定植。

(2)生物防治

有益微生物防治

茉莉种植时,除运用农业、物理措施预防白绢病,还应强化生物防治。通过以菌防菌的手段,利用木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 、链霉菌等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预防茉莉白绢病的发生。

哈茨木霉用于预防茉莉白绢病时,是把处理后的麦麸拌入菌种,然后撒施在茉莉根部。当土壤中的木霉菌含量在0.3%以上时,防治效果能够达到90%以上。

木霉菌生物防治包括与病菌竞争空间和养分、产生挥发性抗生素及水解酶、部分降解病原体细胞壁并重寄生等几种机制。将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 mg/L+芽孢杆菌Bv22菌株10⁷ cfu/mL混配后施于茉莉根部,其防治效果在20 d 时达90%以上,之后会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大约20 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才能够有效控制病害。

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主要是竞争作用、产生抑菌拮抗物质、诱导植株抗病性、促进植株生长等,常以多种生防机制协同作用进行防治。将印楝饼150 kg/hm² + 荧光假单胞菌2.5 kg/hm²混合使用,具有抑制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菌核萌发的独特能力,对白绢病菌抑制效果良好,同时能促进植物生长。

假单胞菌能够产生铁载体,从环境中螯合铁来实现拮抗作用,在体外抑制白绢病。链霉菌J-2和B-11对甜菜白绢病菌核萌发的抑制率为100%,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0%,可用于多种土传植物病原菌的综合防治。

植物提取物防治

研究发现,一些植物提取物具有抑菌作用,如生物杀菌剂中,蛇床子素抑制黄连白绢病菌效果最佳,EC₅₀值为14.25 mg/L。白藜芦醇根甲醇提取物对白绢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可能与其含有的多种脂肪酸甲酯和1,2-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有关。

油籽饼通常含有次生代谢产物,即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使用印楝饼、麻风树饼、芝麻饼、花生饼、蓖麻饼等混合提取物对茉莉白绢病菌丝生长抑制试验,发现均能有效地抑制白绢病菌的生长。

将有益微生物与有机肥混合使用,如印楝饼、芝麻饼等与哈茨木霉堆肥一段时间后,撒施于茉莉根际间能够降低茉莉白绢病的发病率,可用于预防茉莉白绢病。

白绢病菌在侵入宿主组织期间产生的草酸会与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发生协同作用,将感染组织的pH降低至该酶活性的最佳水平。因此,将草酸降解可作为病害控制策略的有效途径,如施用10%大蒜鳞茎提取物也可降低白绢病的发病率。

(3)化学防治

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试茉莉白绢病菌对多种商品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室内抑制效果最佳的是戊唑醇,其次是丙环唑、腈菌唑和氟啶胺。田间用茎叶喷雾的方式连续施用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3次,茉莉白绢病的病指防效为83.10%,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88.28%)、250 g /L吡唑醚菌酯乳油(87.65%) 等也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

3、结论

当前茉莉白绢病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前做好田间规划、筛选健康种苗、引进抗病品种,采用深翻、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适当的农艺措施,以及在田间提早施用有益微生物,预防病害的发生;当病害发生时,适时采取科学、精准的用药措施,运用绿色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植物源及化学农药,注意药剂的轮换应用,以及对病害的长期监测,并且选择高效的施药器械和方法。

通过综合多样的绿色防治技术能切实有效地控制茉莉白绢病的发生与蔓延,降低病害所造成的损失,为茉莉花的优质高产提供有力保障,也为茉莉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2024年第11期,P71-74,《茉莉白绢病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措施》,作者:姜洪新,唐美君,周孝贵,郭华伟*。

    访问统计 | 站点地图

    注: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转载文章是为“三农”提供免费信息咨询。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请与我中心联系。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电话:0771-2182500、2182501
    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771-2182857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青山路8号(530021)

    桂ICP备19006652号 网站标识码:4500000028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464号